close


是否存在一個比建築體更小更單純的結構,而它能構成所有建築物所必需,而又像人體的心血管循環系統一樣,做為心臟負責一個系統生存的主要驅動力量? 或者做為一顆腎臟,能成為人體最大的循環代謝中心? 器官是細胞組織起來進行生理功能的運作,不同器官則有不同的生理功能,加上流動的路徑形成系統,我想建築體如同人體,應該也能有像人體一樣生生不息的百年生命。

中國古代的五行生剋,若是仔細參照觀察自然,水生木,留住乾淨足量的水源就能良好的種植農作物,擁有大片林地與植披,木生火,鑽木可以取火,燃燒樹木就會產生能量,用來炊煮點燈,滿足人類生活需要的熱力或電力來源,火生土,有機物質燃燒之後變成灰燼,掩埋到土裡再被細菌分解,土生金,埋在土裡岩層裡有很多地層變動生產出的礦藏,金生水,一些蘊含在土裡的微量礦物質會溶解到水裡,隨著水流傳送到各式各樣的生物體。生的觀念就是一種促進循環,剋的概念是相反,抑制的作用,無論是物質循環或是生物體內循環,都可以找到對應,中醫病理藥理也講究五行,循環不通,病就來了,這跟西醫的分科治療很不相同

在許多書籍裡過去學者們提出許多設計或技術所依循的理論概要,生態工程、生物多樣性理論、系統自我設計發展、複雜系統、自然幾何學、韌性(回復力或調適能力)、生態城市等等,也含括了環境管理與環境治理的基本觀念。有時候想想,如果從一個中醫師的角度,會如何來看待環境問題,如何詮釋現代生態工程的學問的發展呢? 生態與中國傳統的醫學,會不會也有火花產生?

自然幾何學提到了連結不同尺度(Scale Linking)時,系統經常會展現自我相似性(self-similarity),其中科赫曲線(Koch Curve)相當著名。從大到小,每一次將中間線段推出為三角形,都為下一個更小尺度做為骨架,若每次產生down scale的過程是相同的過程,最後的小尺度跟這整個整體竟然會產生幾何上的相似性。數學家研究這種稱為碎形幾何(fractals),是一種跨尺度相連的幾何學,或許也會為生態建築的設計與生態城市的建造提供一個洞察,若這是一個自然界隱含的法則或模式,那最自然的建築設計就是需要模仿地球系統的物質循環,最好的棲地建造,無論是人的居所或動植物居所,就應該是非常接近地球系統的能量流動方向及循環。提倡節能減碳是正確的方向,但無止盡的節約總是有其極限。

綠建築指標的提出與推廣,在申請候選綠建築證書時,建築師的角度幾乎大部分會以滿足分數取得標章為主要思考方向; 生態會計(ex.排CO2量)及環境衝擊(影響)評估,則必須以滿足法規最低要求提供報告; 也不一定會去做生命週期分析,更沒有所謂單一建築的永續指標,此類指標通常是國家範疇,或者至少是以城市為評估主體; 提到韌性(回復力或調適能力),也會由社區層級開始討論。

設計師約翰.塔德(Hohn Todd)在羅德島建造了 一座生態廢水處理溫室,複製水經過天然濕地的淨化過程,由四排大圓管互相串連,水從頭流到尾需時四天; 他說明有一項法則—至少需有三種不同但互相聯繫的生態系(最低限度的複雜性),低於此門檻,系統面臨新環境時將瓦解惡化。也就是當尺度down scale到很小時,仍應兼顧該子系統的多樣性,目的是為了適應日漸嚴峻的氣候變遷及系統調適能力的建立,生態建築設計可多作研究討論。一個具有多樣性的所謂好的系統,通常早期初始階段行為不太規則(並不是設計失敗),這是自我設計理論的行進過程,生物開始找到適當的棲地,族群數目就開始反映出水的品質,突然間會突現(Emergence),從彼此交互作用裡湧現新秩序,該系統就開始能夠處理不同的輸入,還能產出相當乾淨的排水,這種特質也就是回復力或調適能力的展現 。

另一個概念是關於群落交錯區(Ecotones),在群落交錯區其生物多樣性與生產力最高; 相對於阻擋資源、能量與溝通流動的明顯邊緣(Boundary),群落交錯區具有極高是最豐富的交換與互動場域,若建築師專注於建造單一用途的建築,很少考慮到邊緣, 結果是涇渭分明區隔的土地利用方式,對生物而言,就造成城市內生物棲地的破碎化,嚴重影響物種交配、繁殖、基因流動的機會; 對人類而言,阻隔人與人接觸、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溝通交流,阻隔各種創新孕育的機會,也會反映在回復力或調適能力的社會指標上,例如城鎮與大學的邊界,設計許多咖啡廳與食堂,人為培育這種區域,能提升人文及文化內涵,也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。

推薦一本書吧~ 如果對生態設計提起興趣,上面所提的理論在"生態設計學--讓地球永續的創意法則"裡可以找到,老師常說,如果我們讀中文翻譯書,知識大約落後20年,能讀原文書,可能落後10年,如果讀科學文獻,能理解大家目前所關注的議題。這本書2009年出版,距離現在已有7年的時間,作者Sim Van der Ryn (辛 凡得來恩)。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brina 的頭像
    Sabrina

    Sabrina 家有一隻毛茸茸

    Sabr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