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與貓的差別?
貓 是一種很古怪的生物 他明明是猛畜 卻被豢養在家裡
貓 手腳靈活 反應快速 跑得快跳得高 喜好打獵 但是整天呼呼大睡也是常有的事
(所以我的手跟腳 經常變成毛茸茸的獵物)
我常覺得毛茸茸至少應該有六歲小孩兒的智商
貓很難訓練 但狗不是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好朋友
你能遛狗 但是很難遛貓 你能成為訓犬師 但是沒聽過有人成為馴貓師
我沒有同時養過貓跟狗 不過可以想像 貓跟狗住一起 主人既無法訓犬 也不能馴貓
通常是貓住上面 狗住下面 貓不出門 狗陪主人出門去逛公園
水往哪裡流?
老師上課問同學們:「親愛的同學, 請問你們覺得水是往哪裡流?
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往溫度低的地方流? 抑或是亂度高的地方往亂度低的地方流? 」
學生在下我, 心裡OS: 「水當然從.... 位置高的地方往位置低的地方流阿....
牛頓不是說這個地球上到處都有重力...$%^&
從天上往地下流呀 從高山往海裡流呀 一江春水向東流 所以應該由西向東流嘛....
雖然長頸鹿美美不太喜歡土石流...
不過這也沒有這麼一定 如果在小叮噹科學園區 會從下面往上面流的耶...
阿自來水從水庫往你家裡流呀 因為政府裝了水管
從壓力高的地方往壓力低的地方流
從杯底往我嘴裡流 因為我使用吸管
從身體內往體外流 因為水喝太多...痾...
在大自然環境裡面循環的流動......」
心裡繼續OS: 「所以白努力才會發明流體力學 想說水如果在管子裡流 流速應該會與壓力有關係 」
反正 自然呈現了非常可愛的重複出現的現象 等待擁有心靈的人類 可以在裡面穿梭
然後發覺蘊含在其中的某種道理
疆界--互動 溝通 共識?
有個管理學專家跟一隻水鴨在農田裡對談
專家若有所思的自問: 「農田裡為什麼要有水泥做的圳路? 這樣不就把生態系與周圍環境隔離起來了? 」
專家繼續自言自語的說:「水跟田需要多一點互動, 水跟旁邊的林地也需要很多的互動,
如果能多點互動與溝通 人跟這片水田一定能產生相當的共識 然後共生共榮」
水鴨說: 「你實在太強了! 我們何不拆了那道水泥路呢? 這樣我爬上爬下就不用氣喘吁吁....
有時候還會不小心扭傷了腳........」
老實說 我比較喜歡這隻水鴨的說法
我們經常說 跨領域 跨學科 需要更多不同領域的人來參與 來討論
我想這的確是沒有錯
再引一段濕地工程與科學(Ben A. Lepage, 2013)裡的某種論點及分類
「這些研究人員面臨相當大的挑戰與責任, 他們不僅需要充分理解過去的傳統學科 生態, 地質, 工程...等
而且也必須深入了解美學 審美 社經 政治等觀點...」
「一般常用濕地的分類方式有三種, 結構, 功能, 效用來做區分;
結構關注這些如何出現, 靠目視來分辨swamp(林), marsh(草), bog(酸), fen(泥)
功能則強調他們能做甚麼, 如水文地貌(HGM)的分類方法; 第三種則強調對人類的實用性與果效」
「以HGM分類系統來舉例, 研究濕地所考慮的因素不僅限於邊界線內的土地
當其水源來自其他地方, 上游與季節差異,氣候等造成濕地內部流體力學, 我們應該開始問---
在何種尺度之下, 濕地的不同模式才開始具有意義, 而且有助於分類系統的建立?」
那 我們應當討論的是 需要整合出甚麼?
1. 時間與空間
2. 科學數據監測 分類 加上管理
3. 整合上述2裡頭各項中的來自世界各處的不同
4. 同中求異 異中求同
5. 整合永續的三大構面 (社會發展 環境 與 世代正義)
.....
當我們習慣分類, 就會經常忘了 抬頭環顧四週
環境尺度比我們大 我們站在這裡 每天都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
蘇軾曾說 寄蜉游於天地 渺蒼海之一粟
如果搭著蘇東坡的小船 難道嗅不到一絲絲憂愁與困苦的味道?
即使在空氣動力學的催化之下 經由亂度的擴散 到了鼻腔 或許已經沒有了那種濃度
參考文獻
1. 溼地工程與科學(2013) Ben A . Lepage , 方偉達等譯 五南圖書
留言列表